一、专业概况
LETOU国际米兰官网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始创于1952年(化工机械与装备专业,全国最早),由中国化工教育家张洪沅教授首任专业教研室主任。现为四川省特色专业,四川省重点学科,四川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专业,2016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2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25年软科最新专业排名全国第8。专业具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硕、博士学位授权点,动力工程专业学位硕、博士学位授权点、安全工程硕、博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学术型/专业型“本-硕-博”贯通式培养体系。截止2023年,已招收65届本科生,累计培养毕业生6500余人。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以绿色过程装备智造基础为主体,绿色过程原理与装备智能控制技术应用为两翼,融合交叉绿色化、数字化知识,重点服务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智制等领域!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特色,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领军人才。近年来毕业生深造率约65%,就业分布面广,毕业生广泛的服务于智能制造、能源动力、航空航天、信息技术、工程设计等前沿领域。半个多世纪以来,本专业已为国家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之材,其中不乏学冠中外的教授学者、享誉行业的首席专家、造福一方的省市干部和卓有成就的企业老总,典型代表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汪华林、“华龙一号”蒸汽发生器总设计师张富源,“国家杰青”获得者褚良银,成达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一横,“中共十九大代表”纳杰、王广金,“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罗杰等。
过程装备与安全工程系现有专职专业教师28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18人,半数以上具有国外进修及访问研究经历;1人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1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入选四川省人才计划。近年来先后承担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86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技术创新项目和重大产学研工程化项目数十项,在空天动力机械、航空航天发动机、多相流传递过程基础研究、磷肥生产装备大型化、核电热力设备国产化、新型过滤分离设备开发、先进膜材料与膜过程研究、新能源过程与材料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基础研究和应用成果,发表SCI/EI检索论文500余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部省级科技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专业还聘请有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工程公司和设计院的高级工程师、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开设讲座、指导实习及毕业设计。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崇高理想信念和深厚人文底蕴,系统掌握过程装备及其交叉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视野宽广,能在绿色能源、智能制造、石油化工、空天动力等领域从事装备与控制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和工程管理等工作的研究型、创新型领军人才。
工作五年后能够达到的子目标包括:
1.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及爱国爱校、爱岗敬业情怀。
2.具备崇高理想信念、深厚人文底蕴、强烈社会使命感、正确法制观念和优秀科学素养;具备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念;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和职业道德及承压能力。
3.掌握扎实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优秀的知识学习和专业拓展能力,跟踪过程装备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练掌握并使用现代工具。
4.具备胜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相关领域的技术与产品研发、生产与技术管理、质量管理与控制、工艺与工程设计、经营管理等工作的综合能力。
5.兼具创新意识、能力及开阔的国际视野:善于探索、发现并分析过程装备产品研发和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提出合理解决方案及措施;具有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通过终身学习不断适应职业发展。
三、毕业要求
学生毕业时应满足以下毕业要求: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机械工程和控制工程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过程装备设计、制造、运行等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合理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通过信息检索和文献研究识别、表达和分析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应用所学基本原理与专业技能提出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成套系统及装备,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兼顾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研究:能够基于传递过程与强度理论采用科学方法对过程装备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合理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过程装备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资源、信息技术与现代工程工具进行过程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过程装备开发应用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具有合作意识和一定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能够在机械、化工等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 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国际视野,并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主干课程
工程热力学、工程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过程装备工程材料、过程设备设计、流体机械、过程装备控制技术、过程装备腐蚀失效与防护、机械制造及智能化、工程制图与C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