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设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本科教育 > 专业设置 > 正文

化学工程与工艺(互联化工)

发布时间 :2025年06月30日      阅读量:

一、专业介绍

LETOU国际米兰官网化学工程与工艺(互联化工交叉试验班)是LETOU国际米兰官网联合软件学院于2020年正式开办的新型本科试验班,由吴玉章学院统筹管理,保研要求与名额由吴玉章学院统筹下达。交叉试验班旨在以学生兴趣为驱动、以科研为导向、以提升科研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为目标,围绕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背景下的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崇高理想和担当、国际视野、领导力以及创造力的“跨学科-贯通式”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未来学术之星和领军人才。

交叉试验班实行导师制,配备优质教学师资以及国际国内知名大学和企业的专家学者。据学生个人兴趣爱好,学生可选择围绕前沿科学问题与国家重大需求开展课题制研究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独立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创业思维。进入交叉试验班的学生由导师、班主任以及班级教务老师等共同进行管理,全方位关注学生成长。

交叉试验班化工学院与软件学院联合,建设了一支既精于化工又充分了解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教学队伍,内培外引,打造国内一流的化工与计算机交叉的师资队伍。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现有在编教师83人,其中教授38人(三级及以上15人),高级职称人数约占85%,博士学位81人,约占教师总数97%,国外知名大学毕业18人,有海外工作和学习经历的46人。在编教师队伍中,国务院学位评议组成员2人,工科杰出教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4人,教育部化工类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1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4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6人,国家注册化工工程师6人。近年承担国家攻关项目、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部省级科研项目3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亿利达科学技术奖1项以及多项地、市、厅级科技成果奖;特别是以EPC模式通过完整的成套技术转让,自主建设了5万吨/年工业装置20余套,在工程领域卓越工作业绩已经成为高校“产-学-研”项目突出范例。

本专业具有良好的教学设施与科研平台,可依托的相关研究机构包括“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磷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化学教学基地”等国家级平台;“四川省二氧化碳矿化利用技术工程中心”、“四川省磷化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四川省过滤与分离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多相流传质与反应工程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先进磷化工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四川省磷化工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制药工程与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绿色化工国际合作基地”共8个省部级学科平台,以及“川大—瓮福磷化工工程技术中心”、“川大—开磷磷化工技术研发中心”等专业与企业合作建立的高水平技术研发中心。针对新工科建设,成立了“LETOU国际米兰官网互联化工研究中心”,基于工业互联网技术,研究化工行业在多尺度和多时空域条件下的智能制造新模式,提出符合行业特征和要求的知识自动化工作机制,提升行业安全性、协同性以及效率,推动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本专业是中国化工学会硫磷钛资源化工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也是四川省化学化工学会无机化工专业委员会的牵头单位。

LETOU国际米兰官网化学工程与工艺(互联化工交叉试验班)自成立以来,整体深造率超过70%。面向未来,培养交叉复合型人才,同时具备扎实的化工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信息化、智能化的思维模式与工具方法。本专业毕业生除了进入传统的能源化工与新材料行业,还可以选择华为、联想、阿里、京东、微软、苹果等信息化行业,从事工业信息化领域研究。

、专业培养目标

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要求,培养系统掌握化工、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思维、深厚文化底蕴、宽广国际视野、崇高道德素养、良好工程伦理与终身学习能力,能适应未来化工、能源、材料、信息等相关领域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毕业生毕业五年后,能胜任面向新能源、新材料、过程工业、智能技术等相关行业产品、工艺、装备和应用等领域的创新性工作,成为骨干人才或继续深造。

三、专业毕业要求

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工程与工艺、软件工程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接受化工、计算机、软件工程等专业技能、工程实践、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等系统培养,具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融合化工基本理论与方法解决化工行业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学生毕业时应满足以下毕业要求: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计算、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化学工程问题。

1.1 能够掌握数学、自然科学、计算、工程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并用于表述和分析化学工程问题。

1.2 能够针对具体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计算工具求解。

1.3 能够将相关知识和方法用于推演、分析和综合化学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第一性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综合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获得有效结论。

2.1 能够运用化学工程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科学原理,识别和判断化工过程中存在的复杂问题。

2.2 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第一性原理,正确表达复杂化学工程问题,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

2.3 能够通过文献研究和分析,寻求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并综合考虑可持续发展要求,得出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复杂化学工程问题开发和设计创新性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从公共健康与安全、全生命周期成本与净零碳要求、法律与伦理、社会与文化等角度考虑方案的可行性。

3.1 能够掌握工艺流程和产品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设计/开发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3.2 能够开发和设计满足特定需求、具有创新性的化工单元(部件)、系统或工艺流程解决方案。

3.3 能够在化工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综合考虑公共健康与安全、全生命周期成本与净零碳要求、法律与伦理、社会与文化等因素,评估方案的可行性。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化学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法,调研和分析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4.2 能够根据化工问题的特点,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选择研究路线,制定研究内容,设计实验方案。

4.3 能够根据实验方案搭建实验装置和系统,安全、合理、有效地开展实验,正确地采集和分析数据。

4.4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化学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 了解化工常用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软件工程工具和专业软件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5.2 能够开发、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工程工具,对复杂化学工程问题进行表达、分析、计算、模拟与设计。

5.3 能够针对具体对象,开发或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预测和模拟化学工程相关问题,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6. 工程与可持续发展:在解决复杂化学工程问题时,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分析和评价工程实践对健康、安全、环境、法律以及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 了解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企业HSE管理体系,理解工程实践对不同社会文化、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6.2 能够在解决复杂化学工程问题时,基于工程背景知识,分析和评价化学工程实践对健康、安全、环境、法律以及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伦理和职业规范:有工程报国、工程为民的意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理解和应用工程伦理,在工程实践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履行责任。

7.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以及工程报国、工程为民的意识和责任感。

7.2 理解化学工程师的职业性质与社会责任,能够理解和应用工程伦理,在化工实践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履行责任。

8. 个人与团队:能够在多样化、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8.1 能够在多样化、多学科背景团队中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事。

8.2 能够在团队中根据需要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

8.3 能够组织和协调多学科背景团队,引导团队成员开展工作,达成团队目标。

9. 沟通:能够就复杂化学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和回应指令;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理解、尊重语言和文化差异。

9.1 能够通过口头、文字、图表等形式就化工专业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表达和沟通,回应质疑,理解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交流的差异性。

9.2 了解化工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点,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9.3 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就专业问题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10. 项目管理和财务:理解并掌握工程项目相关的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0.1 理解并掌握化工项目的工程管理原理、经济决策方法和财务知识。

10.2 能在多学科环境下,在设计开发化工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运用工程管理原理、经济决策方法和财务知识。

11.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够理解广泛的技术变革对工程和社会的影响,适应新技术变革,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

11.1 了解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能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11.2 能够理解广泛的技术变革对化学工程和社会的影响,适应新技术变革,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

11.3 能够主动学习和适应技术发展,对化工相关技术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提出问题并不断学习。

三、专业核心课程

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化工工艺与模拟、化工环保与安全、数据库系统和信息管理、互联化工设计




上一条:生物工程